1、据说Facebook中国用户会收到一封信,寻求帮助把网站翻译成简体中文。我在9天前已经响应K总号召用了facebook牛逼的2.0翻译方式,并未看到这样的来信。
2、简体中文现在的翻译进度较慢,中国台湾的繁体翻译已经完成,中国香港的进度也很快。也许这不只是群众基础的问题。
facebook采用这样的方式远远不是在“翻译”,而是在体现他的能量。起码现在看到的简体中文翻译质量较差,要想达到最终好的使用效果依然需要不少的专职人员进行整理和审核,特别是一些词条的统一规范和“意译”,也许这样的工作并不比翻译本身省事太多。文字内容的设计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也很大。
3、和上次盛传facebook收购国内公司不同,最近传facebook中国更多的是关于本地化团队的问题(也包括李嘉诚的再投资)。之前donews上传言facebook之前在物色本地化人才,随后有朋友说facebook在和赛尔网进行谈判,将在中国直接推出校园服务。
4、前几天和几个人聊天也谈到此,大家都认为facebook会在第二季度正式进中国。也都觉得不会采取收购的方式。
5、也有人认为因为facebook是从校园开始的,这个套路他们比较熟悉。而且“校内网”现在状况不错,从校园开始对facebook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对此并不赞成。校内网确实是证明了sns在校园有一定的空间,但同时也在这个空间里占据了自己的稳固位置。而且校园市场是很多社区网站现在的首选运营战场,他们常采取N多直接的线下活动来做运营。facebook并不熟悉中国市场,让他们去做线下的运营显然不现实。 他们没有谷歌的财力和人力,也应该不会把校园当作秀场。
6、我认为facebook首选应该关注的是有一定互联网经验的白领人群。80前。
是的这群人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一般都很忙。但这类人也同时不适应85后充斥的国内社区,需要更加“安静和温馨”的场所。这群人很多也正是facebook现在的中国用户,为这样一群人提供安静的服务远比冒然杀进85后的马蜂窝要安全的多。
如同前几天和康国平聊“移动互联网看好的人群是什么?”,答“无聊人群”。补充“无聊人群并不等于低收入人群,白领人群一样也会无聊。他们的商业价值更大”。
7、早前凤凰卫视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原则,一直很欣赏。他们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凤凰卫视要想更好的进入大陆市场,首先一定不要完全落地。
这样可以保证不会因为当地的一些问题失去了凤凰的“文化”,也会少掉很多“政治”的问题。而且若近若离的关系更能吸引中高端用户群。关注这群人可以保证内容不会过于分散,也可以保证产品的良好口碑。
8、个人觉得facebook现在面临的基本上也是这样的问题。
千万不要学谷歌。高调进入带来的并非是市场机会和用户,而是更多的麻烦:用户期望值的过度提高,竞争对手的过度关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过度关照,媒体的放大和敲诈… …
9、建议facebook中国:
首先做好最基础的体验问题:语言、稳定性、速度。然后尝试开发一下针对于中国市场的小产品和功能,发动更多本地的第三方应用。
有问题没关系,犯错误也没关系,让用户看到你在一天天的进步和希望,提高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情感地位”最重要。上来就如狼似虎,要不是把用户期望值拉的过高,要不就会吓着人,等慢慢站稳脚跟以后再说下面的问题更合适。
现在冒然收购或者搞一个本地化团队大作运营,只会给自己在中国的路堆砌更多的绊脚石。
facebook还很嫩,太难适应国内这群流氓的蒙面群殴打法,更难适应中国85后这群人的玩法,最难翻阅中国的那堵墙…